咨询热线

1361573827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国推出*份节能服务产业战略报告

我国推出*份节能服务产业战略报告

更新时间:2011-07-06      点击次数:1863

——来源于中国电力新闻网

6月23日,“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暨理想伟业节能超市创新运营模式研究”课题成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份由政府研究机构正式对外发布的针对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在假定美欧日进出口保持适度增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用“季度经济增长趋势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的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调,全年预计在9.7%,2012年以后将恢复快速增长状态,2012~2015年年度GDP增速分别为10%、9.7%、10.5%、10.4%。而根据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机器能耗系数估算,到2015年我国能耗总量将达到458524万吨,名义GDP和实际GDP能耗系数将分别下降到0.59万吨/亿元和3.16万吨/亿元,分别比2009年下降34%和13.8%。

  报告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和能源需求状况,决定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作用日趋明显。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以运营模式创新有序带动节能降耗,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现状:发展初具规模外资虎视眈眈  

  “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是我国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节能工作做出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常抓不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李建伟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我国30多年以来的节能政策,发生了几种演变趋势:一是节能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在走向健全。我国节能法规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增多,近几年覆盖范围更广泛深入,体系逐步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为例,配合该法颁布实施,相关行业节能管理条例、法规达几十项之多。2007年修订后,国家标准委又配合制定发布了46项国家标准。

  二是促进耗能产业降耗与发展节能产业双管齐下。目前,单靠耗能企业自身力量节能已经远远不够,新兴节能产业正在发挥更大作用。我国一方面要求重点用能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节能产业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三是政府政策支持更灵活多样。增加了如财税政策支持、直接补贴与构建融资平台并重、推动政府采购节能服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

  四是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从2007年开展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到2009年启动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形成。

  据了解,我国zui早的节能服务产业源自1998年-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银行、环境基金合作完成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新理念开始引入国内,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在此项目基础上得以孵化成长。

  “*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三个示范节能服务公司。”李建伟介绍说,在市场经验空白的情况下,*示范企业共签订了283个节能服务合同,可分享节能效益8.2亿元人民币,年节煤   73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

  截至2009年底,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共带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达426亿元,相当于种子资金的130倍,减排二氧化碳7亿多吨。到“十一五”末期,全国节能服务公司从zui初的80多家增加到了800多家,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产业规模从47亿元增加到840亿元,年节能能力从60万吨标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煤,累计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80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王莹莹博士认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根据各自依托的资源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一是以三家示范节能服务公司为代表,包括少量新兴节能服务公司在内的资金依托型模式。充裕资金是他们进入市场的优势,经营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资金优势整合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机动灵活、市场跨度大、辐射能力强。第二种是以某种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和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场定位明确,有利于在特定行业形成竞争力,发展速度快,如双良节能、烟台水轮等。第三种是拥有特定行业客户资源优势,以所掌控的客户资源整合相应技术产品实施项目的市场依托型公司。目前,很多央企进入节能市场主要针对的就是特定行业的市场资源。

  据介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正处于扩张发展的 “前夜”。节能服务主要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民营企业“*”的局面正被打破。一方面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资金、技术实力,渗透速度很快;另一方面国内央企为主的大型企业也开始涉足节能领域,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和投资,有益于提高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平。

  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瓶颈约束明显体制机制薄弱

  公众对新兴事物认知度普遍偏低,从业者多为规模小、运营效率低的中小企业,缺少行业旗舰企业,整体实力有待提高,融资难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政策专项支持扶持力度有限,与节能服务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根据测算,如果我国能耗达到当前发达国家能耗水平的一半,则我国节能潜力约为6亿吨标煤。若按照未来标煤动态平均价格每吨2000元人民币计算,则节能市场潜力可达1.2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作为新兴战略产业,节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却是公众认知问题。据专家介绍,公众的陌生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于对节能服务环节和流程缺乏认知,存在不信任心理,即便有所耳闻,因为供需信息不对称,双向交流受阻,影响客户和市场培育;二是公众对节能收益缺乏切身体会,对效果不了解,缺乏积极性。因此,公众节能思维限制成为制约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推广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主体在建筑领域,设计复杂工业工业,动辄资金上亿或更多的项目,国内企业普遍能力不足。”李建伟告诉记者,由于我国节能服务从业企业存在规模小、运营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等因素,如何加速从简单服务模式向包括新能源使用和资源综合利用在内的综合能源管理过渡,是节能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总体规模偏小,资金实力有限;所集成的技术和产品,大多依赖国外节能企业提供,没有资金持续投入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大多停留在依靠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扥传统阶段;市场上真正能帮助用能企业开展从节能诊断,到节能设计、施工、融资、运行和维护,特别是结合工业生产工艺特点开展 “一条龙”服务的公司,从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专家介绍,现阶段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面临两方面困难。一是运营模式水土不服。节能项目的风险并非技术风险,而是社会诚信机制缺失   引发的信用风险,项目执行长周期,使得企业现金周转缓慢,无法投资规模较大的节能项目;二是财务制度冲突,亟需制度创新。现行政府财务管理制度,与合同能源管理冲突,由于政府机构使用能源历来实报实销,无法列支节能改造服务费用,节能服务公司无法为政府机构实施节能项目。

  另外,节能服务人才紧缺。虽然国内从事节能服务人员到2009年达到了11.3万人,但具有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操作大型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转向领域具有市场运作经验的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融资问题是制约节能服务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对评估合同能源管理风险的专业知识很缺乏,社会节能经济效益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标准和法律解释,节能目标往往存在争议,无法保证投资收益影响投资信心。由于节能项目的复杂性和*性,大规模的金融服务产品尚未形成,融资方式有限。

  据了解,国外节能服务公司一般靠私募基金来获得支持,但必须满足有技术、创始人对公司控制、清晰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以此标准,国内大部分中小节能企业均不够格。同时,缺乏金融创新,银行信贷动力不足。节能服务产业贷款品种、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评级等问题,都成为制约节能产业融资的障碍。

  “政策专项支持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与节能服务业相关的法规制度有待完善,也是当前节能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课题参与人之一的刘毓海说,能耗存在30%节能潜力的政府机构很少使用节能服务,示范作用不到位,采购行为有待调整;另外,在法律上,节能服务主体没有明确界定,《节能法》、《煤炭法》、《电力法》等能源法律中没有关于节能服务主体的规定。

  制度创新:示范-融资-产业链的“节能超市”模式  

  借鉴国外成功模式和经验,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大胆拓展创新,倡导“节能超市”一站式服务模式,特别注重从改变节能服务市场的短板,如技术集成、信用评价、标准制订和融资服务等专业化运营方面提供系统化的综合服务,是先进服务理念的创新之举。

  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堪称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创新的中国节能。

  在借鉴国外节能服务业成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理想伟业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拓展与创新,在国内创立了“节能超市”这一全新的节能服务商业运作模式。

  理想伟业董事长朱彬彬在研讨会上介绍说,该模式通过整合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节能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资源,将上游厂家和中游服务商结成广泛合作联盟,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多样化、可定制的“一站式”节能服务综合平台,能够满足政府与企业的不同节能服务需求,并已成功运用于安徽、广东等地的多个节能项目。

  实践证明,“节能超市”模式对加快节能技术推广运用、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成本、加速节能减排进程成效显著,是我国节能服务商业化运作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加快我国节能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目前,“节能超市”平台已整合国内外近30家主要节能减排厂家的600多项节能产品,覆盖LED灯、无极灯、白光钠灯、中央空调智能节电器、智能节电系统、自动扶梯节电器、水泵风机节电器、智能灯光(室内)节电器、智能路灯节电器等领域,形成了以城市路灯照明、公共   场所室内照明、建筑节能、电机系统优化及其工业节能为特色的产品线。并在光源泉与照明、电力节能等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仅仅用了一年,理想伟业与合作伙伴先后成功完成深圳茂业百货大楼照明改造、深圳地铁三号线营运综合办公楼照明改造、广州亚运村石清路路灯改造、天津铁厂高炉余压透平发电、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供热项目热网循环水泵变频改造等一系列节能服务项目,并于2010年11月成功举办“安徽低碳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专场会”,协同20余家战略合作伙伴与当地耗能企业进行对接,与安徽芜湖、巢湖、蚌埠、六安、宣城等6个城市和30余家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改造框架协议。

  谈到理想伟业模式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启示时,李建伟说,首先,“节能超市”模式对我国节能服务业商业运作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比,“节能超市”是对当前节能服务机制的延伸与升级,堪称四位一体:为节能制造企业提供流畅的销售渠道;为能耗企业提供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节能投资机构提供企业改造项目和合作的机会;为节能服务提供商提供投资融资支持,推动节能项目的成功。

  “加快节能减排力度,需要优先解决节能服务业资金瓶颈制约;推广节能超市模式,加快形成以节能服务为核心的配套产业链,也是理想伟业模式带给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启发。”李建伟说,通过整合战略联盟,打造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新引擎。

  政策建议:加强财税扶持推动融资信用

  多渠道宣传推广,提升国民认知;倡导政府采购节能服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实行财政税收补贴优惠措施,设立专业化节能项目担保基金;鼓励银行体系创新,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成立国家能效信息中心,推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统一标准,归口管理,培育。

  报告中zui吸引人眼球的是关于以市场为中心,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的部分,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一个重要提议。

  在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6年的运营期内,贷款担保被证明是促进节能行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模式:2200万美元的担保准备基金和160万美元的增量成本投入,带动了近9.2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于节能产业,达到了约6.2倍的资金杠杆比例。

  这一计划在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方面均成绩斐然,其带来的总收入高达33亿元人民币,节能量为每年60.2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为每年138万吨;同时2200万美元的担保本金基本上没有损失,未来可以循环利用。北京神雾、湖北三环、利得华福等EMCO(能源管理公司)行业的都是得益于这一计划而成长起来的。

  然而,未来中国节能服务行业要取得质的飞跃,光靠某一境外机构或是企业自身投资显然不够。由于中国节能服务与新能源市场巨大,因此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必须形成足够规模,才能保证偿付能力并扶持更多的企业的发展。由政府出资成立国家能效贷款担保基金,分批试点、逐次投入,并以此取代节能或新能源领域的部分财政拨款、政府直接投资或政府奖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报告指出,鼓励银行体系创新,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和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规划建设场外交易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扩大债券融资方式,籍此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参与节能服务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北京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根据节能服务产业的特点,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专门设立了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关键是在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缺乏信用担保这个桥梁,成立国家能效信息中心,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与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改善融资环境是根本之道。

  为了给企业提供准确的节能指导和的节能信息,报告建议,政府利用财政补贴资金建立节能服务信息中心和交流平台,为企业营造、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余斌也认为,应通过引进*的融资风险管理模式,借鉴评估经验和方法,设计出适合我国银行系统的节能融资风险控制、管理工具,建立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的信用体系。“不过,当务之急是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节能服务企业,zui大限度的开展节能减排投资项目,以的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海盐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人:曾伶俐
  • 地址:海盐县盐北路211号海盐科创园
  • 邮箱:366486898@qq.com
  • 传真:0573-86160111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2024海盐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08105270号-5    sitemap.xml    总流量:134708